第(1/3)页 “什么?你在中国?” 听到听筒里传来的话,陈诺一下子从刘艺霏的身上翻了下来。 “yep,哈哈哈哈,是的,我刚到。顺便说一句,我这次申请的是长期签证,最长可以住上一年。你们LA领事馆的签证官问我为什么要在中国待这么久。我说要和你一起讨论新电影。他立刻就盖了章,还让我替他要你的签名。哈哈哈。” 听上去昆汀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怪笑声也一如既往,陈诺也不由得松了口气,问道:“那你现在在哪?” “胡欠。” “……福建?” “对。” “具体点?” “我也不知道,我下了飞机,随便上了一辆车,现在才找到一小旅馆住下来。这里是一个非常小的县城,没人说英文,也没人认得我,附近有海,路上我还看到有一间小书店,挺好——安静,适合写东西。我很喜欢,准备住一阵子。” 听到这儿,陈诺心情非常复杂。 他其实有很多话想说,可听昆汀那碎嘴巴叨叨半天,竟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倒是刘艺霏这个时候凑过来了,一脸好奇地看着他。刚才脱掉的衣服还没穿回去,上半身光洁如玉,像一只刚洗完澡的小白羊,粉红香软,带着微微的热度。 陈诺心里斟酌着措辞,手下却无意识地摸着她身上那个中型白瓷碗,一不小心用力有点过猛,立马换来刘艺霏不轻不重的一记粉拳。 “靠……”陈诺吸了口气。 妈的,这女人断掌是真疼。 电话那头,昆汀却没有理会他的沉默,自顾自说了下去: “我打电话的目的,其实是想说一句对不起。我想……我可能把事情搞砸了。” 陈诺赶紧回道:“别这么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等风波过去就行。” “不不不,你不明白……” “我明白!”陈诺赶紧打断,“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实不相瞒,其实我也有点类似的……爱好。很正常,真的,小事情。别说什么对不起,都是那些人大惊小怪。” “哦?”昆汀语气一转,忽然饶有兴致地问:“你也有?” “差不多吧,哈哈。” “哈哈哈哈,虽然我知道你在瞎扯,但还是谢谢你的安慰。”昆汀的声音笑得很真,“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是另一件事。” “什么?” “我……注册了一个推特账号。” “啊?” 昆汀这句话,简直比他突然跑到中国来还要让陈诺吃惊。 因为接触得够久,他太清楚了——和诺兰一样,昆汀是那种对社交账号完全绝缘的人。 事实上,也不仅是他们两个。 从马丁·斯科塞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到小李子、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安吉丽娜·朱莉,乃至凯特·温斯莱特,这些电影圈真正的一线导演和演员,大多都对社交网络保持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距离感。不是抵制,而是压根儿就不屑碰。 别说现在,就算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也依然没有任何社交账号的痕迹,和流量时代背道而驰。 而对于陈诺——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坐拥超三千万粉丝的超级社交媒体使用者——这些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 像诺兰、小李子那样的,还算宽容,觉得“既然已经有了,偶尔用用也没什么”,算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 但昆汀则完全相反,他是属于那种逮到机会就会反复劝你删号的家伙,嘴碎得不行。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陈诺说: “社交账号会破坏电影的神秘感,作品才应该是一个电影人和大众对话的方式。” “明星是应该活在银幕上的,不是活在点赞和评论里的。” “你看得越多,作品就越难打动人,因为你把自己太廉价地摆在人们面前了。” 这些都是理由,任何一条展开说,昆汀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从黑泽明聊到戈达尔,从卓别林讲到贝拉·塔尔。 自从两人合作《华工》的剧本开始,陈诺就不止一次被他这些言论“洗脑”,还真就有点受到了影响。 本来他前世是靠社交媒体起家的网红,潜意识里始终觉得“粉丝多就是好事”,自然会本能地想要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不让热度降下去。但现在最近就有点变了。 尤其是之前拿下了Facebook的股份之后,别说日常互动了,这一个多月来他在Facebook上一条动态都没发过,微博也一样——他最后一条微博,还是几个月前刘艺霏生日那天发的“@刘艺霏生日快乐。” 上个月《无人区》上映了,他连个海报都懒得发,更别提配文推广了。 也幸亏他是老板,这种躺着不干活的状态没人敢说什么。 换了别人,管理层早就跳出来要求“发挥影响力”“调动粉丝”“营造口碑”了。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不发“长文”、不谈“感想”、不晒剧照和片场花絮,简直是资源浪费中的战犯级别。 不过,最终无人区4.05亿的票房成绩也算挺好了,就差那么0.01亿,便和《建党大业》打了个平手。陈诺也不知道韩总目前的情况跟这个有没有影响,总之到时候问问才知道。 所以,这个时候陈诺听昆汀说他注册了一个推特账号,真的是吃惊不小。 不敢置信的问道:“什么?你一定是在跟我开玩笑对吗。” “哈哈,没有开玩笑。跟你打完电话之后,我就把现在这个号码扔掉,哈哈哈,到时候全世界没有人能找得到我。我准备用一年时间,把现在的剧本再打磨一遍。我之前其实一直对它并不满意。我没有办法骗自己,现在这个剧本并不是我最好的剧本。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了解中国吗?我不了解。那我又怎么敢说写好中国人的故事?” …… 挂了电话之后。 陈诺心里有点五味杂陈的意思。 明明是他没有应对得体,却让昆汀替他当了灾,这让他算是欠了昆导一份人情。同时他也隐隐对这个舔脚怪的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佩服。 难怪人家都说,昆汀最牛逼的是剧本。 也难怪这人从出道起,就说这辈子只拍十部电影。 前者是能力,后者是心态。 能力到位,心态也好,愿意花时间去打磨去钻研,又怎能不成功? 知道去美务工最多的中国人就是胡建人,就决定趁此机会,干脆暂停电影,用一年时间,在胡建沿海采集第一手资料,重新夯实剧本,写活人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