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剧本只是起点,真正伟大的表演永远诞生在演员与演员之间——我喜欢那种未经设计、却能点燃整个镜头的火花,它会让你在看完电影之后回味无穷,情愿多走一站路。” ——昆汀·塔伦蒂诺,2004年3月10日,《滚石:中的表演哲学》 …… …… 陈诺一到片场,就听到昆汀兴高采烈地宣布电影名字定下来了。 然后听到昆汀口里的名字,他就愣了一下。 “你确定?” “Yes!”昆汀笑得兴奋极了,“你觉得怎么样?我准备把它加入剧本里面,作为肖恩的外号。这真的太棒了!” Bloody Yellow Dragon。 陈诺心里又默念了一遍这个让昆汀兴奋的片名。 第一感觉是有点被冒犯到。 因为在西方,“Bloody”,可不是什么好词,而“Yellow Dragon”也一样。 bloody既可以是“血腥的”,也可以是“该死的”。 yellow dragon黄龙,虽然在东方人的语境里感觉是在褒扬,但在西方语境中,用黄色来指代亚洲人,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贬义的用法。比如黄祸,正是被用来妖魔化东亚人的隐喻。 至于“龙”,在西方的传说里并非象征权力与荣耀的神兽,而是焚烧村庄、囤积黄金、劫掠公主的“异域怪物”。 于是,“黄龙”这个词,几乎成了种族刻板印象的集合体。 再加上前面的“Bloody”—— 整句话听起来,就像是在骂人:“该死的黄种人”,或者“该死的东方怪物”。 说真的,要是换个场合听到这种名字,陈诺觉得自己多半已经动手了。 ——但是。 万事都有个“但是”。 他压下心头那一点火气,仔细一想,却越想越觉得妙。 放在其他语境下,这当然刺耳、冒犯。 可若把它当成这部电影的名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陈诺当然再清楚不过。在剧本中,肖恩虽然外表冷漠、言语寡淡,但实际上是一个极具原则、正义感与激情的人。 故事的背景,是天京陷落的最后时刻。 肖恩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带走了洪秀全的大女儿——洪天姣,并登上了驶往美国的船。 几个月的漂泊相伴,两人朝夕相处,定下终生。抵达美国后,肖恩只想安稳谋生,于是在北方铁路公司当上一名华工。 但从一次书信里,他得知妻子被一伙不明身份的匪徒掳走。于是他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从加利福利亚到了路易斯安娜,跨越半个大陆,只为寻回心爱之人。 毫无疑问,这种人物设定,就是标准的正面英雄的设计, 那么,如果这样一个角色,被冠以该死的黄龙这种粗鄙、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外号,却在电影中以勇气、善良与牺牲去征服所有观众,那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呢? 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已经足够巧妙了。 而再深想一层—— 抛开西方语境的隐喻与讽刺,仅从东方观众的角度去看,“Bloody Yellow Dragon”不管是被译作《浴血黄龙》还是《血色黄龙》,无论放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他觉得那都是不错的名字。 如此说来,这名字既能挑动西方观众的神经,又能激起东方观众的情感共鸣,简直特么是完美。 昆汀·塔伦蒂诺,果然是取名天才啊。 陈诺也不吝啬夸奖,直接比了个大拇指,夸赞道:“牛逼。” 昆汀一听,顿时哈哈大笑,用一嘴蹩脚的中文说道:“niubi,但不是我niubi,是绫濑小姐牛逼。” “绫濑?” “是的。” 陈诺多少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静腼腆的日本女人,居然有这样的创意。 但更让他意外的,是昆汀接下来的那番话。 “接下来我想和你谈点关于她的事。”昆汀的神情忽然认真了起来,语气也不再轻佻,“你能不能从今天开始,在工作时间之外,多和她接触一下.” “为什么?”陈诺有些不明所以。 昆汀道:“因为我想让你和她之间产生一些反应。” 陈诺皱起眉头,但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昆汀又接着道:“我知道,这其中肯定有很多不便,但是我如果告诉你,我要你这么做,是因为我想要让这部电影在今年之内上映呢?” 陈诺顿时大吃一惊,问道:“你觉得可能吗?” “原本我也觉得不可能。”昆汀笑了笑,“我的原定计划是8到10个月的拍摄与制作周期,也就是说,我们的电影会在明年三、四月上映。” “但是——”他耸耸肩,“那样一来,就会有个问题——颁奖季。” “这样一来,上映时间就离颁奖季太远了。大半年的时间过去,等到年底,谁还记得我们?” “可是,如果我们等到明年底再上映,整个发行周期就会被拉得太长,而索尼,根本无法接受这么长的回款周期。” “片冈哲郎和艾米·帕丝丽尔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争论了很久,最后我没有办法,只能保证最迟上映时间不会超过明年5月。” 昆汀认真的看着他,说道:“但这对你和里昂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陈诺说实话,之前还真的没有想到过这个。 但是昆汀一说,他就立刻明白过来了。 为什么每年的上半年,都是《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这种电影上映?而那些奔着奥斯卡、金球奖去的电影,一般都集中在10月至12月之间上映呢? 原因就是昆汀讲的这个。 这一次《暮光之城:破晓下》能够顺利入围金球,除了菲利普应该给了他一点面子之外,其实很大程度上,暮光的上映时间占了很多的便宜。 《水滴》也是一样,9月底10月初上映,虽然比不上暮光的12月,不算特别好,但也勉强能在颁奖季的时候,在网络上维持着一定的讨论热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没有去烧冷锅冷灶,这才让两部电影的FYC广告有了效果。 否则……颁奖季上映的电影那么多,谁特么还记得你是谁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