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层,隘口后方的密林之中。 沈之奕亲自坐镇于此。 他从卞人雄的亲兵卫队中,挑选出了一百名最悍不畏死的骑兵。 他们是最后的绞索。 当北蛮骑兵被烈火和滚石冲散阵型,陷入混乱,被两侧的伏兵杀得胆寒之际,他们将如同一柄从天而降的利剑,彻底斩断敌人最后的生机和希望。 计划,天衣无缝。 就在沈之-奕布置这一切的时候,内应,也开始行动了。 副将赵坤,果然以“加强侧翼防御,防止北蛮小股部队渗透”为名,向卞人雄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一队亲兵,进驻鹰愁涧。 他的真正目标,是隘口侧面山壁上,一处极其隐蔽的暗门。 那是前朝修建的逃生通道,早已废弃多年,地图上都没有标注。 他以为,那是他为北蛮大军准备的生路。 他以为,他将在那里,亲手为自己的功劳簿,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卞人雄自然是“万般无奈”地答应了。 赵坤带着自己的人,志得意满地开赴鹰愁涧。 他不知道。 在那扇他梦寐以求的暗门之后,等待他的,根本不是什么泼天富贵。 而是陶建和铁鼎,以及他们手中,早已磨得锃亮、饥渴难耐的巨斧。 为了让这场戏演得更逼真,沈之奕甚至故意让陶建的部队,在白天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次“换防”。 无数赵坤和李默的眼线,都亲眼看到陶建带着大批人马,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鹰愁涧防区,朝着主关墙的方向移动。 鹰愁涧防务空虚的假象,被彻底坐实。 这让赵坤,和潜伏在关外的北蛮探子,彻底放下了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他们更不知道,陶建的部队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早已通过另一条更为隐秘的军用密道,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了山壁上的埋伏点。 兵不厌诈。 与此同时,苏杏吟也没有闲着。 她拒绝了沈之奕让她待在后方安全地带的提议。 这位曾经的名门贵女,此刻展现出了她作为“军师”的另一面。 她带着几名绝对可靠的亲信,换上了猎户的装束,悄然离开了雁门关。 她们的目标,是通往鹰愁涧的各条偏僻小路。 她要在那些地方,布置下特殊的烟火信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