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有王麻子,他说他想回家看看他刚出生的娃……” 一个又一个老兵,泣不成声地,讲述着那些被埋藏了十年的血泪往事。 苏杏吟的眼眶也红了。 她接过笔,将那些口述的血泪,一字一句,用最锋利,最锥心的文字,记录下来。 一篇《边军血书》,在血与泪中,逐渐成型。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苏杏吟看着这篇承载了无数将士冤屈的檄文,抬起头,看向沈之奕。 “侯爷,这血书,不能直接送去朝堂,我们要让它……在京城,掀起一场风暴!” 苏杏吟看着那篇刚刚写就,墨迹未干的《边军血书》,眼中没有半分的犹豫,只有冰冷的决断。 “侯爷,这封血书,是一把刀。” 她的声音清冷,却带着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它不能走任何官方的渠道,否则只会被林家和太子党羽在中途截下,石沉大海。” 沈之奕看着她,静待下文。 苏杏吟的思路,如同一张精密的蛛网,缓缓铺开。 “我们要让它,成为一场风暴。一场从京城最底层,席卷到朝堂最高处的舆论风暴。” 她开始详细地规划。 镇国公府在京城的暗线,不能轻易动用,那是最后的底牌。但可以用他们来传递消息,而不是实物。 真正负责传递这封血书的,是那些人。 那些从雁门关退役,身有残疾,在京城靠着做苦力,开小酒馆勉强度日的老兵。 他们是活生生的证据。 他们的背后,连接着京城最庞大的底层社会。 血书的副本,将被秘密送到他们的手中。 而后,通过他们,再传到那些还心怀天下,热血未凉的国子监、太学的士子手中。 士子,是舆论的源头。 他们的一篇文章,一首诗,就能让一件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最后的目标,才是那些在朝堂之上,与林家、太子一党政见不合,却苦于没有把柄的正直言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