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马超即将面临的严峻局面,诸葛亮非常清楚。 眼下已是黄初二年(222年)十二月。 曹刘两家刚于汉中,襄阳,江夏激烈交兵,双方都损耗严重。 但是曹魏立国更久,已据中原河北富硒之地近二十年,底子也更厚,虽然三路南征失败而退,但还是可以很快调动起至少二十万兵马及所需。 而季汉,八年前才于蜀地立国(注1),底子本就比魏吴两家薄,又连年征战,在短短立国八年多时间里,已经对外发起了汉中之战(与曹魏在汉中持续一年零七个月并最终获胜)、两次襄阳之战(与曹魏交战并获胜)、两次荆州之战(与孙权交战并获胜)、以及抵御了一次曹魏倾国而出的百万大军南征(获胜)。 连番战争之下,季汉各地府库早已告急,将士疲惫,很难再战。 若不是接连大胜,攻城夺地,以目前这种发动战争的频率,季汉早就散架了。 国再大,好战必亡。 现如今马超夺了凉州四郡,曹魏岂肯干休? 若曹魏兴兵来夺凉州,马超将面临兵力不足和没有谋士的窘境,而季汉却几乎无力出兵支援或牵制。 怎么想,诸葛亮都无法想出一个完美策略化解目前马超面临的危机,这并不是派一个谋士到凉州就能解决的。 且这也是季汉与东吴两国此前北伐时所面临的终极难题——曹魏的底线。 攻下曹魏境内一两个城池或一两个郡。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如何面对曹魏随后的报复和争夺。倘若季汉或东吴不愿意放弃已经拿下的城池,那双方必将陷入无休止且高强度的消耗战中。 而凉州,正是曹魏的底线! 曹魏必会起大军前去争夺,以安侧翼,否则曹魏周围一圈将全是敌人,无一方边境能安宁。 斟酌良久,仍未有所得,诸葛亮提笔写下两句话,派人星夜送往凉州。 南依羌胡,东拒曹魏。 目前只能依靠马超自己了。 ……… “今马超已夺了凉州,曹丕必不肯干休,兴兵前来争夺,众人可有良策?” “云长,可有良策?” 江陵, 汉中王府。 刘备问计于堂上数十位将军,谋士。 众人皆不能答。 唯关羽沉吟不语,似有成竹在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