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倒不至于,马谡当个谋士还是合格的,只是缺乏成为一名统帅所必须的胆略和决断力。 就像后世那些军事砖家,开口便是头头是道,真让他们去带几万士兵打仗,一带一个不吱声。何时该守何时该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全然不知。或如后世那些股市砖家,当分析师卖课时那说的叫一个天花乱坠,真塞给他几千万资金让他自负盈亏,他能当场吓到心梗!就算能撑住没有当场心梗,后续也能亏个底儿朝天! 并不是他们之前当军事转家或分析师时说的不对,而是他们缺少了魄力和决断。 看得明白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这两个能力并不能划等号。 马谡目前就是这个状况,当谋士他是合格的,思维敏锐,屡有奇计。但领兵打仗看得是将领的综合素质,光善谋是远远不够的。 “行了,少拍马屁,我问你,兵书二十四策读得如何了?” “已然通读了,父亲。” “可有所得?” 关平一脸骄傲:“孩儿现已粗知用兵之道。张郃大军到时,孩儿想的是父亲的嘱咐,誓要与街亭共存亡,人在亭在,决不后退半步!” “那如果我不是你的父亲,仅仅是你的上级,你是否会遵守军令与街亭共存亡?”关羽捋着长须问。 “孩儿会。” “不然!”关羽摇头,“用兵之道,变化万千,贵在随机应变。若我是你,会先坚守街亭,与张郃正面碰撞一下,然后评估双方战力,士气,装备,以及所有内外因素,再决定是否要继续坚守下去,亦或者主动出击,而不会死守命令。” “战场之上,很多时候比拼的是谁更有耐心,谁犯错更少。如官渡之战,如赤壁之战,如夷陵之战……都不是因为最后的获胜方做对了什么,而是因为战败一方率先做错,露出了破绽,才被更弱的一方所击败。” “孩儿记下了。”关平一脸钦佩:“不过,这夷陵之战孩儿怎没听说过?” “咳咳,为父说的是陆口之战。” “哦。” ……… “张郃大败?陇右丢失?” “岂有此理?!” 曹丕大怒:“张郃领兵三十余年,怎地还不如三员小将?” 合肥,曹魏大营。 陇右战报传到这里,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得知陇右三郡丢失,曹丕差点当场跳了起来。 大魏作为天下最强的势力,代汉已经四年了,还没赢过一场胜仗,反而接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这让大魏的形势看上去像是一天不如一天,显得曹丕是个昏聩之主,连曹操留下的基业都守不住。 这叫曹丕如何能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