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切,同样引起了程明远的好奇。他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泛起层层涟漪,那些关于平等、自由和改变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撞击着他的内心。 时光悄然流转,八月的阳光带着一丝燥热。或许是程明远在县衙做木匠活时的勤恳,又或许是其他缘故,县大老爷特别开恩,决定将陈明远提前释放。临行前,县大老爷送给他一套木匠家伙,那一件件工具,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程明远怀着复杂的心情,辞别了一众难友。那些在黑暗中相互慰藉的伙伴,他们的面容和话语,成为了他牢狱生活的特殊记忆。回到雷麻店,他径直前往徐家。一见到徐家众人,他便深深鞠躬,言辞恳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若不是徐家倾尽全力,他怎能有今日的自由。 之后,程明远回到家中,与父母短暂相聚。看着父母两鬓的白发和眼中的欣慰与不舍,他心中满是眷恋。但心中那团被共★★消息点燃的火焰,驱使着他渴望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追寻新的希望。 最终,程明远扛着那套木匠工具,告别了熟悉的雷麻店,踏上了前往合肥的道路。一路上,他步伐坚定,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翻开全新的篇章,而那关于共★★和革命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种下,等待着生根发芽。 程明远初到合肥,便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小木家具制作中。他对待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追求里外皆如清水般精致无暇。这份专注与执着,让他很快在合肥众多手艺人中崭露头角,站稳了脚跟。 在大夫第附近的合肥庙后街,他与一位姓秦的木匠店老板谈妥合作事宜,在店里承接门活。白天,他在秦家木匠店专注干活,夜晚则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程明远把挣来的钱,一部分寄给远在雷麻店的父母,其余的便用来满足自己的两大爱好——听大鼓书和结交朋友。 府学长江路至安庆路的那条南北向小街,是合肥百姓聚居的热闹生意场。这里有说大鼓书的艺人,用那充满韵味的腔调,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而安庆路至淮河路的南北向广场,也如府学周边一般,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说大鼓书的场子更是人气爆棚。 程明远是各个书场的常客,对《三国》《水浒》《封神榜》等故事如数家珍,尤其痴迷于瓦岗寨的传奇。那瓦岗寨的三十六兄弟,仿佛在他眼前鲜活起来。他时常兴致勃勃地哼唱:“大哥程咬金手拿开山斧,劈第三斧砍得真;二哥秦琼手拿双锏,骑着黄骠马,回马来个杀手锏;三哥徐茂公手拿羽毛扇,阴阳八卦算得准;四弟尤俊达,三股钢叉使得精;五弟单雄信广交豪杰,义气真。”这些故事,他百听不厌,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段日子,虽不算富裕,但程明远无钱也无债,来去自由。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力气,他在合肥这座城市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此时的他,如同一只自由翱翔的飞鸟,尽情享受着生活的多彩与美好,那些在书场里听来的豪情壮志,也激励着他在这陌生的城市继续追寻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铺展在合肥安庆路上。白日里的喧嚣渐渐沉淀,而此时,说大鼓书的场子却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将这片区域点燃。 沿着安庆路,便能听到那抑扬顿挫的鼓点声,“咚咚咚”,好似在召唤着人们的脚步。走近书场,只见用粗布简单搭建起的棚子里,早已围满了人。长条凳和小板凳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坐满了老老少少,有的是附近的居民,吃过晚饭便慢悠悠地晃过来;有的是慕名而来的路人,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