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汉东军事学院的夜晚,被暑气与激烈的思辨共同浸染。 月光透过高大的窗棂,洒在教学大厅的地板上,灯光下几个身影被拉长久久不愿离去。 陈朝阳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装甲兵集群纵深突击”的常规课程,但几位敏锐的学员却从他偶尔提及的“通讯保障”、“战场透明度”等词汇中,捕捉到了一丝迥异于当前军事教材、更为深邃的气息。 他们围拢上来,不肯放过这个与主任深入交流的机会。 “陈主任,”开口的是善于思辨的李玉林,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探寻, “您多次强调在未来战场上,‘看到’敌人比‘打到’敌人更重要。 除了我们现有的电台侦察和骑兵通讯员,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吗? 难道真要像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 这话引起了其他几位学员的共鸣,他们都望着陈朝阳。 陈朝阳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巨大的朝鲜半岛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一个代表敌军后方枢纽的位置。 “假设,玉林同志,你是指挥员。 现在急需知道这个节点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的敌军调动和物资储备情况,你怎么办?” “派出侦察分队,渗透进去。”一个性急的学员脱口而出。 “代价呢?”陈朝阳反问,“时间呢?可能付出一个精锐班的代价,带回来的也只是片面滞后的情报。” 众人沉默。 陈朝阳的目光变得悠远, “同志们,我们脚下的地球,是圆的。”他忽然说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实。 “如果我们能有一双‘眼睛’,不受山川阻隔,不受国界限制,高悬于九天之上,日夜不停地凝视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觉得,这台电台,” 他拍了拍桌上一部笨重的苏制电台,“它的意义会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