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 一小时一吨-《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3/3)页
    等回来的时候,车间里的农民已经走了。
    不仅将打下来的麦粒带走了,就是小山般的麦秆也带回去,现场更是打扫一遍。
    不愧是有素质的农民。
    来到脱粒机前,杨小涛取出眼镜,然后围着机器走了两圈,确定是按照自己图纸设计制造后,便满意点头。
    “同志们做的不错,这么短时间内拿出成品,我会向上级反应,为你们请功。”
    杨小涛毫不犹豫的说着。
    先前给周升红的保证,那是鼓励他。
    而眼前的保证,那是对一分厂的奖励。
    “都是杨总设计的好,没有您的设计图,我们也做不出来啊。”
    孙国这时候谦虚起来,不过他说的都是实话。
    要是杨小涛将图纸交给总厂,估计这会儿也做出来了吧。
    “对对,杨总,应该是我们一分厂感谢您啊,要是没有您帮忙,我们根本做不出来啊。”
    “对,是我们谢谢您啊。”
    周围几人在孙国的带领下说着客套的话,杨小涛听了摆摆手,“这里面你们出力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完成。”
    “咱们这算是合作双赢,缺了谁都不行。”
    杨小涛这样说,那这功劳是板上钉钉的了,而且今后,十有八九这生产脱粒机的事,就是他们一分厂了。
    想到这里众人笑得更加开心。
    “对了,杨总,这是我们记录的时间跟重量。”
    “因为是从中间开始的,我们没有取整,从记录到现在,也就是一小时十九分钟。”
    田辉拿出本子上面记着时间,然后旁边是一排数字,基本上一袋子弄完就称一下。
    “当然中间操作不太熟练,有些没供上,这加起来,一共是一千九百六十五斤。”
    “要是换了熟练人操作,一小时差不多得打一吨吧。”
    田辉笃定的说着,毕竟工人不是农民,配合上存在问题,而且中间有段没供上。
    “一小时一吨,要是按现在亩产三四百斤的话,那就是五、六亩地啊。”
    旁边有个老工人立马惊呼起来,然后在一旁算着,“一个村大点了种三四百亩,小点的村子二三百亩。就按照三百亩算,一小时五亩地,这一天人歇机器不停,干十个小时,就是五十亩。三百亩不用一个周就干出来了啊。”
    “要是有两台,三天就能干出来。”
    老工人刚说完,立马有人喊道,“老刘你算错了,还十个小时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两天给你干出来。”
    “对对,顶多三天,一台机器够了。”
    “这要是搁在以前,从割到晒,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吧。”
    “可不是,这还是得全村齐上阵呢。”
    几个上年纪的工人立马给年轻工人普及农业知识,众人听了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喜悦。
    他们生产出来的脱粒机,竟然这么厉害啊。
    照这算法,一个村子一台脱粒机,足够了啊。
    杨小涛听众人算着,心里也有杆秤。
    他记得杨大壮当年跟他说起过,村子里种麦子的也就三百来亩地,因为缺少化肥,亩产不超过四百斤。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这一台脱粒机的作用赶上一个村上百劳力了。
    “杨总!”
    就在杨小涛出神的时候,孙国来到跟前,握住杨小涛的手异常激动。
    “上次因为于海棠的事,我们一分厂是丢老脸了。”
    “杨总,谢谢,谢谢你搭台子,让我们一分厂打个翻身仗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