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皇家科学院-《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3)页
    封常清转道:“契丹、室韦,黑水靺鞨都派兵支援安史叛军,现在他们遣使来降,应该怎么处置他们?”
    契丹后来建立了辽国,室韦后来建立蒙古,黑水靺鞨也就是之后的女真,他们现在都在东北进行渔猎。
    不过,现在这三部还没有民族的概念,也没有强大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有混乱的部落联盟。
    由于是来自于后世的原因,李琩心里认定东北这一块应该由大唐编户齐民。
    但是,现在要对这一块编户齐民,难度有点大。
    因为这一块的人虽然是定居,但部落太多了,契丹、室韦、黑水靺鞨每个联盟都有十几个部落,交通也比较闭塞,每个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管理起来,成本高,难度大。
    而且,如果把他们整合起来,对边境不一定是好事。
    分散的部落,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内耗,大唐可以制衡,如果把他们整合起来,时间一长,他们就能联合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大唐先辈们认为东北这一块气候不好,环境恶劣,不具备统一价值,因此采取的政策是分化治理,羁糜统治。
    如果只从农耕文明的角度,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李琩知道农耕文明只是第一步,如果发展工商业,东北这一块的统一价值就十分大。
    所以李琩觉得,统一东北,编户齐民,是必须做的事,只是需要一个合适时间。
    不过,现在肯定不是最好的时机。
    李琩沉吟半晌,道:“他们愿意归附,我们就接纳,还是向以前一样对待他们。”
    “也好。”封常清同意,转道:“南诏占据姚州,请求将姚州之地赐给他们。”
    李琩想让封常清发挥一下,问道:“封将军怎么看?”
    封将军道:“姚州和三受降城不同。姚州的争执,是从李璘失败开始,后来荣王主持和谈,选择搁置姚州争议,双方各退一步,现在他们重新提姚州,是旧事重提。而且,吐蕃势弱后,南诏更倾向于联合吐蕃对抗大唐,若是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战事。因此臣谏言,先和谈,同时备战。”
    李琩道:“让谁去领军比较合适?”
    封常清道:“让李晟和马璘去,李晟多谋,马璘敢于决断,两人性格互补,作战都十分勇猛,他们两人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
    李琩道:“那便依你所言,另外粮草转运使,还是让杨玄璬担任。”
    “陛下圣明。”封常清道。
    李琩补充道:“我们刚才所说,只是初步战略,具体怎么实施执行,让中书省、门下省,领各部商议一下。”
    “是。”封常清领命。
    ……
    次日,朝会。
    朝廷重臣先商讨了关于边境政策,对周边各国势力的议题,整体策略,和李琩之前和封常清说的差不多。
    商议完毕后,张镐呈上自己的奏书。
    张镐奏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请李琩出台政策,限制土地兼并。
    李琩虽然推行了两税法,但是两税法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
    这就是李琩面临的第二個难题。
    李琩其实有想过两税法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他在纠结土地兼并应该限制到什么程度。
    因为土地兼并虽对封建社会并不好,但是却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过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这么定义原始积累的:“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土地兼并,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
    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必须过程。
    如果李琩想让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发展,那他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就不必那么严格。
    他要做的是,大力发展工商业。
    李琩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让资本主义萌芽。
    李琩对张镐道:“因为战乱的缘故,大批北方人逃到了南方,推行两税法后,各地叛乱的豪强,也被流放去南,现在大唐的土地兼并并不是那么严重,强行均田,反而会引起动乱,不如先缓一缓。”
    张镐只负责提意见,李琩不听,他也不强求,只道:“陛下言之有理,当前还是应当以稳定为主,臣只是未雨绸缪。”
    第(1/3)页